我對十九世紀後半寫實主義代表畫家古斯塔夫・庫爾貝的認識,一直到參觀維吉尼印象派博物館(Musée des Impressionnismes, Giverny)舉辦的特展《印象派與海》(L’Impressionnisme et la Mer,29/03-30/06/2024)後,才稍有加深。在此之前,我對庫爾貝的作品興趣不高,對他的認識主要停留在一般藝術通史的簡要敘述:他是描繪當代社會一般人民真實生活的寫實畫家,他尤其使用大尺寸畫幅將那些被學院視為不高級的主題以如歷史畫般的方式呈現,例如:敲石工人(Les Casseurs de pierres,1849)、奧南葬禮(Un enterrement à Ornans, 1850)、早安,庫爾貝先生(Bonjour Monsieur Courbet,1854)和畫家的畫室(L’Atelier du Peintre, 1855)等。當然,庫爾貝的裸女畫在那年代也常引起批評,它們寫實並充滿肉慾,甚至驚世駭俗,他的世界的起源(L’Origine du monde,1866)局部特寫描繪女人的性器官,在1995年進入奧塞美術館館藏後或許成為庫爾貝今天最出名的畫作,但卻也是一件直到今日仍極具爭議性的作品。
庫爾貝,《敲石工人》(Les casseurs de pierres),1849,油畫,165 x 257 cm。此畫作在1945年因盟軍在德國境內轟炸而被摧毀。
庫爾貝,《早安,庫爾貝先生》(Bonjour, Monsieur Courbet),1854,油畫,129 x 149 cm,Musée Fabre, Montpellier, France
庫爾貝,《奧南的葬禮》(Un enterrement à Ornan),1849-1850,油畫,315 x 668 cm,奧賽博物館。
庫爾貝,《畫家的畫室》(L’atelier du peintre),1854-1855,油畫,361 x 598 cm,奧賽博物館。
庫爾貝,《浪中的女子》(La femme à la vague),油畫,1868, 65.4 x 54 cm,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庫爾貝,《世界的起源》(L’origine du monde),1866,油畫,46.3 x 55.4 cm,奧賽博物館。
庫爾貝正式參與政治與公共事務始於1870年9月第三共和成立初期,當時,國防政府任命他為巴黎藝術委員會主席(Président de la Commission des arts),負責普法戰爭期間巴黎博物館與藝術品的保存工作。然而,真正改變他命運的轉折點是1871年春天他開始投入巴黎公社運動(註2), 並於4月當選為公社議會議員。在任內,他雖持續致力於文化資產的保護,但因他在臨時政府時期曾建議拆除象徵拿破崙軍事榮耀的凡登廣場(La place Vendôme)圓柱,於是當圓柱在1871年5月被公社成員徹底摧毀時,庫爾貝被視為促成此舉的主事者,結果他被判刑入監六個月和罰款(註3)。出獄後,他又被判需支付重建圓柱的鉅額費用。由於無力償還,遂於1873年潛逃至瑞士,並在那裡度過餘生,直至1877年病逝。
庫爾貝(Gustave Courbet),翁佛勒或塞納河口(Honfleur ou L'Embouchure de la Seine),油畫,年代1841 或1859,43.5x65cm,收藏於里爾美術宮(Lille, Palais des beaux-arts)。此畫的天空部分可能是布丹(Eugène Boudin)所畫。更多說明請點擊圖片。
(註2)巴黎公社僅維持72天(La Commune de Paris,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起因於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第二帝國垮台後的政治混亂。當時第三共和臨時政府遷往凡爾賽,不得民心,反而更加深和人民的對立。於是當時左派思想更加興盛、市民、工人階級起義,追求民主自治、社會平等與反對中央專制。然而公社最後在凡爾賽政府軍進入巴黎進行一周的血腥鎮壓後結束。
(註4)奧金.布丹長期以來被視為印象派的先驅之一。近期於巴黎莫內馬摩丹博物館舉辦的特展中,策展人以「印象派之父」為題向他致敬:《奧金.布丹,印象派之父》(Eugène Boudin. Le père de l’impressionnisme, 09/04-31/08/2025, Musée Marmottan Monet)。布丹出生於法國諾曼第的翁佛勒,終其一生專注描繪諾曼第沿海地區的海天景致。他對光影與天空的掌握極為精湛,被著名風景畫家柯羅(Corot)讚譽為「天空之王」(le roi des ciels)。布丹比莫內年長16歲,對年輕時的莫內有深遠影響。莫內後來曾表示:「我曾說過,也要再說一次:我所擁有的一切都要感謝布丹。」
莫內(Claude Monet),《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1865-1866,油畫,248.7 x 218 cm,奧賽博物館。
(註6)Chantal Duverget, “La Normandie chronique d’un atelier en plein air“, p. 24, Courbet et l’impressionnisme, dans Hors-série de l’Objet d’Art, No.103, Juillet 2016
(註8)Frédérique Thomas-Maurin, “Courbet apparaît vraiment comme un modèle à suivre”, p. 9, Courbet et l’impressionnisme, dans Hors-série de l’Objet d’Art, No.103, Juillet 2016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庫爾貝條目
Courbet et l’impressionnisme, dans Hors-série de l’Objet d’Art, No.103, Juillet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