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 PARIS 2023

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FAB PARIS 2023
照片取自FAB Paris官網

展覽的新品牌名:FAB Paris

 

巴黎,2023年十一月(11月21日到27日),一個新的展覽品牌名稱剛誕生:FAB Paris,它取代去年同一展覽的名字:Fine Arts Paris et La Biennale (巴黎美術展和雙年展)。顧名思義,它是兩個展覽的合而為一:雙年展指的是「古董雙年展」(La Biennale des Antiquaires),其歷史上溯至1956年,由「全國古董商聯盟」創立 (註1),並於1962年,在當時的文化部長安德烈.馬樂侯(André Malraux)推動下,開始於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展出;「巴黎美術展」(Fine Arts Paris)始於2017年,起初由三十多個藝廊共同展出從16世紀到當代的繪畫、素描和雕刻作品,是一個每年逐漸茁狀的新興展覽。這兩個由藝術交易商構成的組織,共同簽下五年的合作契約;「全國古董商聯盟」冀望找回過往「古董雙年展」之榮景,「巴黎美術展」則期待藉由合作得到更進一步的成長。 因此,一旦兩者的合作關係良好帶來理想的成果,五年之後的合作關係將會繼續延續下去。(註2)

具指標性的展覽地點:臨時大皇宮(Grand Palais Ephémère)

 

去年第一屆「巴黎美術展和雙年展」(Fine Arts Paris et La Biennale)在羅浮宮的地下商場展廳(Carrousel)舉行。今年帶著新的名字FAB Paris移師到大皇宮的臨時展覽場(Grand Palais Ephémère)。大皇宮因為要作為2024年奧運場地之一,從2020年底進行大整修而閉館,因此才有「臨時大皇宮」的搭建,用以替代大皇宮在這段閉管時期成為藝術展覽、時裝展和運動賽事的場地。稱它「臨時」是因為建物整體是由44個巨大的拱架組裝而成,當大皇宮整修結束,臨時大皇宮在2024年結束做為奧運和帕運的使用場地之後,建物拱架會被拆解而再做其它的組合用途(註3)。

 

大皇宮一直是巴黎舉辦國際展覽的指標性地點,它的建成及首次使用即為舉辦1900年的萬國博覽會(L’Exposition Universelle)。這裡也是「古董雙年展」曾經有過約半世紀之久的繁榮盛況的展覽場地 (註4)。「巴黎美術展」加上「古董雙年展」,明年第三屆的FAB Paris 2024就要在整修完的全新大皇宮舉行,因此,FAB Paris,也將成為未來大皇宮的年度展覽盛事之一。

臨時大皇宮興建的新聞報導

展覽願景:世界的所有藝術同在一個屋簷下 & 對品質和美的追求

 

FAB Paris的主席,也是參展的藝術交易商路易.德貝澤(Louis de Bayser)提到:「我們致力成為(藝術)市場的多元化之沙龍櫥窗。普遍性是我們的優勢,它讓我們在藝術市場的全面活力中尋找,並得以讓觀展者驚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力圖多樣化,在以專攻17和18世紀的藝廊主軸之外,我們也擴展到20世紀的傢俱、非洲藝術或甚至是珍本收藏。」FAB Paris 的格言就是「世界的所有藝術同在一屋簷下」。

 

我們希望讓 FAB Paris 成為法式雅緻(chic)的大使。這些(展覽)空間促進我們對品質和美的致力尋求:美麗的物品、美麗的畫、美麗的雕刻。」(註5)

 

展場的空間佈置和顏色也成功透露法式「雅緻」的感覺:暗紫紅和米白色系為主的用色裝飾、牆面和柱面的垂直、水平模線,再再顯出一種沉穩、高貴、優雅、古典風格的營造。由此,我們大致也可知道這個藝術交易和展覽所訴求的對象品味與階級大致是什麼。

 

今年的展覽共有110個藝廊參展,相較去年多了41個新的參展單位,共有12個國家的藝廊參與,三分之一的藝廊來自法國以外(註6),展出的物件含蓋20個不同的範籌:繪畫、 雕刻、版畫、畫框、傢俱、珠寶、珍本、古玩等等,展出物件超過三千件,時間橫跨古代到當代,地域觸及五大洲。這些展出的物件符合 FAB Paris 對作品的高品質和美的要求,它們經過一個由五十多人組成的評審妥員會的研究、鑑定和審核,委員會由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博物館研究員和藝術史教授等組成。

 

FAB Paris 期待明年的展覽規模能夠更大也更國際化,目前預估會有130個左右藝廊參與,也希望有更多的觀展者,不論是法國本地或是來自國外(註7)。FAB Paris 帶有野心,也期望能寫入大皇宮的展覽歷史中,Quotidien de l’art 以「繼續茁壯成長」來形容 FAB PARIS 2023(註8),Le Journal des Arts 則稱它是「正在生成的沙龍展」(註9

照片取自 FAB Paris 官網

個人觀展經驗

 

整個展覽場和各個藝廊攤位的空間足夠大,動線簡單,讓看展的過程變得容易。每個藝廊似乎有其強調的佈景佈置,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孟德斯藝廊(Galerie Mendes,Paris – Lisbonne)。藝廊中展出的作品以具戲劇性的主題為主(狩獵、火景,或明暗對比強烈的光線),在昏暗的空間內,聚焦的強光投照在畫面上,加強畫的戲劇效果。藝廊攤位的入口正中間有一面獨立的牆,牆面上掛的畫是〈凶惡的狩獵〉(Chasse infernale),畫中光影的強烈對比和獵狗的猙獰面目,發揮吸引觀者入內參觀的效果。

Gustave Wertheimer (1847-1902),〈凶惡的狩獵〉(Chasse infernale) © cross-the-world.com
Diogo Pereira(act. c.1630-1658),〈失火的特洛依城〉© cross-the-world.com
〈凶惡的狩獵〉(Chasse infernale) 細節 © cross-the-world.com
Galerie Mendes 藝廊光景佈置。中間畫作為 Sigmund Lipinsky (1873-1940), 〈喀爾刻女神〉(Circé)1904,© cross-the-world.com

另一個令我比較注意的是佛羅倫斯.德弗勒泰爾藝廊(Galerie Florence de Voldère )。首先我又被佈景燈光的效果吸引,投射在畫作上的是白藍色系的光,它讓所展出的畫作(有不少藍、白顏料的使用)透露出一種透明似玻璃,被凍結的效果。此外,藝廊以展出法蘭德斯布勒哲爾(Brueghel)家族的畫作為主,這也是我往常較少有機會觀看的作品。瑞士的德瓊奇兒藝廊(De Jonckheere)也展出不少法蘭德斯和德國畫家的作品,諸如:布勒哲爾、波希(Hieronymus Bosch)風格追隨者、克拉納赫(Lucas Cranach Le Jeune)。這些都是在講究素描和高貴主題傳統的義大利和法國藝術史派別之外的另一傳承派別,也很重要,但我卻不是那麼熟悉。

Pierre Brueghel Le Jeune (1564-1637/8),〈捕鳥器〉 37 x 56.5 cm,Galerie Florence de Voldère © cross-the-world.com
Jan Brueghel Le Jeune (1601-1678),Brueghel家族的第三代, 〈田野花的靜物畫〉73 x 87 cm ©cross-the-world.com
Anna Maria Janssens (大約1605-1668)是 Jan Brueghel Le Jeune的妻子,〈花組和束花〉 107.5 x 75.5 cm,Galerie Florence de Voldère © cross-the-world.com
Pieter Brueghel Le Jeune (1564-1638), "Saint George's Kermis with the Dance Around the Maypole", 1627,54.6 x 75.5 cm. De Jonckheere 藝廊 © cross-the-world.com
Jan Brueghel L'Ancien (1568-1625), "Entrance to a Village with Cattle Market", 56.7 x 84.5 cm, De Jonckheere藝廊 © cross-the-world.com
Lucas Cranach le Jeune (1515-1586), “Portrait of John Frederick I of Saxony, known as Johann The Magnanimo (1503-1554) and his wife Sibille of Cleves (1512-1554)”, 15 x 21 cm, De Jonckheere藝廊, €280,000 © cross-the-world.com
Follower of Hieronymus Bosch ( H. Bosch c. 1450-1516), “Christ in Limbo”〈靈薄獄〉, 52.8 x 73.7 cm, De Jonckheere藝廊, €400,000 © cross-the-world.com
François Clouet (1516-1572), “Portrait of Charles IX”, 1561, 31.4 x 23.5 cm, De Jonckheere藝廊, €340,000 © cross-the-world.com

FAB Paris這種展覽的對象主要是針對收藏家和鑑賞家,像我這種帶著好奇心,純椊來逛逛的人不知多不多。入場門票在網上透過折價碼購買,20歐,價錢還算可以,因為現在一般看展門票已經沒有便宜價了。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參觀這種國際藝術市場的展覽。當然不是出於想購買什麼收藏品的想法而來,畢竟也沒有這種經濟能力;只是以前多是從文字上習得資料,這次想要切身體驗一下。此外,大部分的這類藝廊,平時都在比較「雅緻」(chic)的街上,我大概也不太敢推門進去參觀,就像高貴奢華的名牌店,不那麼親民。在展覽場上所有的藝廊攤位都是開放的,那道阻礙的門在實質上就不存在了,在心理上,似乎也就被挪移了。

 

逛展時總是會想像若是在自家的某面牆上掛上某幅作品「好不好看」、「適不適合」,當然首先要件需是自己喜歡的作品,但有時喜歡的作品,不見得和家中原有的室內設計相融;富有人的家中應有很多的空間來掛畫或擺畫,甚至也可以就直接委託欣賞的藝術家繪製作品吧。除了牆上的裝飾,也可想像某件雕刻、傢俱或古董可以擺在哪裡,但是對市景小民有限的空間住處來說,(先不說價位問題)一步小心就會造成擁擠的居住空間問題,襯托不出作品、古物的價值。

照片取自FAB Paris 官網
Gregorio di Cecco di Luca,〈亞歷山大的聖凱瑟琳和聖徒、智品天使和上品天使的神秘聯合〉, 1410-1415, Galerie Sarti © cross-the-world.com
Gervais II Delabarre,〈聖母無玷成胎〉,約1630-1640, 70 x 55 x 35 cm, Galerie Sismann © cross-the-world.com
Ecole Piémontaise, 18世紀末「新埃及」風傢俱 © cross-the-world.com

我大致花了三個小時逛了展覽一圈,還是有很多藝廊我沒有入內參觀,那些佈置有金碧輝煌的古董傢俱藝廊是其中之一,因為還是有點心理障礙,覺得那是屬於城堡、豪宅等級。像我這類的觀展者,大概就是為了好奇和感官的愉悅,想像作品擺在家中的樣子;就像喜歡逛街欣賞衣服和飾品的人,想像穿戴在自己身上的感覺。若是您未來想而且有潛力成為一位收藏家,可用藝廊參展者、研究義大利繪畫(尤其是 18世紀義大利的古樸繪畫)的專家塞提(Giovanni Sarti)先生的話作為參考:「不要被簽名或是價錢絆住。看畫時,要感受藝術所能帶給你的。古畫感動我們。它有歷史,有靈魂。要因為畫所帶來的愉悅而買,不要為了畫在十年後的價值而買。」(註10)(不過我倒是沒想過畫可以被當成投資那樣買進賣出,但以投資為目的的收藏家應該不多吧?)

 

最後,再分享幾張照片:

Rembrandt H. Van Rijn (林布蘭特1606-1669), “Jupiter & Antiope”, 1659, 11.7 x 20.4 cm, Helmut H. Rumbler 藝廊 © cross-the-world.com
Rembrandt H. Van Rijn (林布蘭特1606-1669), “Adam & Eve”, 1638, 16.3 x 11.7 cm, Helmut H. Rumbler藝廊 © cross-the-world.com
Rembrandt H. Van Rijn (林布蘭特1606-1669), “Cornelis Claesz. Anslo”, 1641, 18.7 x 15.9 cm, Helmut H. Rumbler藝廊 © cross-the-world.com
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 (1796-1875), 〈薩爾塔列拉舞〉(Saltarelle), 1858, 22.9 x 16.9 cm, Helmut H. Rumbler 藝廊 © cross-the-world.com
Pablo Picasso (1881-1973), 〈拿著一朵花的女人〉, 1971, 16 x 23 cm, A & R Fleury 藝廊 © cross-the-world.com
Le Corbusier (1887-1965 勒.柯比意), 〈三個裸體女人〉,不透明顏料拼貼,1949,49.5 x 68 cm,A & R Fleury 藝廊 © cross-the-world.com
Pierre Soulages (1919-2022), 〈畫〉,1955,81 x 60 cm, Applicat-Prazan 藝廊 © cross-the-world.com
Bernard Buffet (1928-1999), 〈海邊旅館〉,1960,81 x 130 cm,Brun Fine Art 藝廊 © cross-the-world.com
Armand-Albert Rateau, 新藝術風的拜占庭式浴室,1928,價格在200-300萬歐元左右。Galerie Anne-Sophie Duval。© cross-the-world.com

更多的資訊與照片請至官網

(註1)全國古董商聯盟(Le Syndicat National des Antiquaires, SNA)法國最古老的藝術交易商聯盟之一,現有將近300個法國和國際古董商成員。聯盟堅守的倫理信條是:真實、品質和信譽。在聯盟的促成下,開始於1956年,每年在巴黎舉辦「古董商博覽會」,1962年更名為「古董雙年展」,至2017年則其實成為年度展。

 

(註2) Martine Robert, “Antiquités: Fine Arts Pari et la Biennale se marient“, Les Echos, 09/Feb/2022

 

(註3)有關臨時大皇宮,可參閱以下資料:1. 巴黎大皇宮臨時建築:以建築的方式回應城市與藝術;2. Le Grand Palais dévoile sa structure éphémère dessinée par Wilmotte;3. Le Grand Palais prépare sa métamorphose : les images en avant-première!

 

(註4) Simon Cherner, FAB Paris, le grand rendez-vous des arts, Le Figaro, 15/Nov/2023

 

(註5) F Marie-Émilie Fourneaux, “FAB Paris 2023. La montée en puissance”Le Quotidien de l’Art, 16/Nov/2023

 

(註6) FAB Paris 官網

 

(註7) 同註5。

 

(註8) 同註5。

(註9) Marie Potard, “FAB Paris 2023 : un salon en devenir”, Le journal des arts, 01/Dec/2023

 

(註10) Guillaume Morel, “FAB Paris, tout l’art du monde au Grand Palais Ephémère: Les rendz-vous du Syndicat National des Antiquaires”, Connaissance des arts, 15/Nov/2023

Leave a Reply